中国汽车电子网 - 汽车电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安全电子 | 技术动态 | 企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新品上市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技术动态 >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Q.biz | 商业搜索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信息来源:uooqoo.com   时间: 2012-10-18  浏览次数:1158

 

  “一号工程” 西永微电园因之而兴
  2004年下半年,渝德的母公司台湾茂德科技打算在大陆地区投资建设新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基地。投资团队先后完成了对西安、沈阳、成都等城市的考察,最后来到重庆。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它是在半导体硅晶片或其他介质基片上,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集成互连起来,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整体即集成电路芯片,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实现产品化,使电子元件实现了系统级微小型化。集成电路与软件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推动电子信息制造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
  无独有偶,长期以来汽车摩托车“一业独大”的重庆,正在积极探索产业结构变革的突破点。
  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问题,所以要把产业的单一性变为多样性,因为多样性的产业结构对城市功能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点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譬如底特律的教训、譬如芝加哥的成功……重庆要成为中国的芝加哥,在内陆地区发展能起到支撑作用,完全释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多样性产业结构;二是信息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2004年,时任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提出:发展信息产业是当前提升重庆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也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战略目标的要求,重庆要在“十五”期间加快重庆信息产业发展,引进几家有分量的企业形成基本的支撑。
  茂德科技作为全球知名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设计、研发、制造及营销企业,如果在重庆兴建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将会是一个双赢局面。
  黄奇帆亲自接待了茂德董事长陈民良一行,向他们系统介绍了重庆发展信息产业的目标和理想,并带领他们来到沙坪坝刚开工建设的重庆大学城考察。陈民良一下子被这个潜在的巨大“人才库”吸引了。但是,当看到市里推荐的项目落户地点时,他又犹豫了一片起伏的山丘,地里还种着土豆……与他去考察过的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基础条件没有任何优势。
  “两个月后,集成电路工厂所需的建设用地将平整完毕。两年后,再过来看看,你一定会发现,在这土豆地里能长出芯片的。”
  黄奇帆像是给陈民良开了个玩笑。实际上,却是一诺千金。
  两个月后,陈民良再次来到大学城边的项目地址,他脚下踏着的已是一片平整好的土地,西永微电园的蓝图徐徐展现……
  讲诚信、高效率、有潜力,陈民良决定就把芯片厂建在重庆,建在西永,建在这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地带。
  重庆要做芯片,并不是心血来潮。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第一片集成电路芯片就诞生在重庆的电子二十四所。如今茂德的到来,不仅能传承优势、更能开拓新局面构建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使得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得益彰。
  随后,我市立即成立了由黄奇帆亲自担任指挥长的“811”项目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开始启动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建设。
  所谓“811”,是对茂德在重庆投资芯片项目的简称。“8”指8英寸,“11”指生产工艺采用并达到0.11微米线宽。项目计划投资9.6亿美元,生产规模为月产量6万片,员工3200人,主要产品为嵌入式Flash、LCD驱动IC、功率IC和CMOS影像传感器。
  2006年12月30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811”芯片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确认,茂德科技已于3天前获得中国台湾经济部会对其来渝投资的许可。
  “811”芯片项目,是台湾方面多年来批准的首个大型电子芯片科技企业在大陆的投资项目,也是当时中西部地区第一条8英寸芯片的生产线。
  随后,茂德在重庆投资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渝德科技。
  此时,市政府为振兴重庆工业,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确定一个工业“一号工程”,给予重点扶持。
  重庆工业的第一个“一号工程”,就是“811”项目。
  从此,西永微电园逐渐成为承载强大新兴产业集群的热土,成为我市打造信息产业高地的重要平台,如今已先后聚集了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中电科等世界500强企业,快速成长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领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新板块。
  生不逢时 危机中艰难前行
  2007年12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首次承接了世界上最大货机波音747的降落随机到达的货物是“811”项目首批IC生产设备。
  渝德科技斥资1.32亿美元,用38架次波音747货机将生产设备从台湾运往重庆江北机场,首开了大陆和台湾两地货运包机直航纪录。这次运抵的设备很快让渝德公司达到了月产8英寸芯片1万片的生产能力,但离月产3万片的盈亏平衡点还有一定的距离。
  然而,这个承载了众多期许的“811”项目,却生不逢时。
  不久,从华尔街向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和集成电路产业硅周期的双重影响,加剧了集成电路行业下滑趋势。全球半导体产业陷入恐慌情绪,国际国内IC厂开始先后倒闭,哀鸿一片以往光芒四射的全球IC产业前十大企业已有多家重组,而与渝德同处于二线的国内数家半导体企业,同样流年不利晶诚科技、昆山德芯8英寸工厂已停产;成都地方政府投资、中芯运营的成芯也是度日如年;此前,日本尔必达的苏州50亿美元项目、韩国海力士无锡扩产项目也已经搁浅……
  渝德发展前景堪忧。
  2008年4月,台湾银行停止了对渝德母公司茂德的贷款,台湾茂德已自身难保,无力顾及尚处于襁褓中的渝德。
  因茂德无法继续增加投资,2008年下半年,渝德只能维持月产近万片的产量,月销售产值仅千余万元人民币,而渝德仅基本运营支出每月就需要上千万元。也就是说只要机器开动,就将产生亏损。
  更多数据显示,当时半导体行业的亏损是全球性的2008年,韩国海力士亏损超过30亿美元,德国奇梦达亏损超过20亿美元,日本尔必达亏损超过10亿美元,台湾力晶、华亚、南科等大芯片厂亏损超过34亿美元,中芯国际也出现大幅亏损。
  集成电路,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供应链的原材料就会中断,产能下滑、人才流失和技术落后是随之而来的“并发症”。
  2009年,有关成芯、武汉新芯或被外资收购的消息传出,业界一片恐慌。
  由于缺乏资金,渝德无法扩张产能,甚至难以维系企业正常运转。这个能为“重化工”重庆注入新兴电子产业基因的先导性项目,举步维艰。
  审时度势 寻求新的出路
  渝德的困难牵动着政府和业界的心。在一个内部的分析会上,黄奇帆明确指出,渝德的困难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台湾母公司茂德陷入困境带来的,是外力造成的,而不是内在的系统危机。它的困难并不是渝德自身的投资失误,不是产品定位失误,更不是生产线装备不合格的失误……从渝德自身看,它还是一个性价比很好的企业,因此,渝德可以救,完全可以采取重组兼并的办法,更换渝德的母公司,使之走出困境。
  按照黄奇帆的指示,市经信委和西永微电园公司联合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解决渝德困境有关情况的汇报》。
  集成电路设备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很高,一直运行的设备一旦停下,就是业界俗称的“热线”变“冷线”,短期内如想重新恢复将发生一笔为数不小的启动费用。长期闲置不仅会导致此前投资化为乌有,重庆想在下一轮行业“波峰”来临前再启动新的芯片项目,也几乎不可能。
  2009年9月开始,市经信委和市国资委开始协调,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解决渝德营运资金缺口,支持其生产运转,帮助其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为渝德寻找新“婆家”。
  随后短短1年多时间里,黄奇帆亲自率队,先后与国内外多家芯片制造企业进行了接触磋商。目的只有一个救渝德。
  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是这一系列谈判的协调参与者,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至今还记忆犹新金融危机下,愿意出资的企业很难寻到。
  中航入渝 渝德绝处逢生
  2010年中期,黄奇帆与世界500强企业中航工业集团讨论直升机合作生产项目的时候,提出了希望中航参与渝德重组的建议,引起了中航的极大兴趣。当时,中航工业集团正计划拓宽发展领域,希望将航空高新技术迅速融入到新型显示、航空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无线通讯等产业中,以放大其核心优势。
  如果收购渝德,进入重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中航工业集团自身技术和产业优势,以集成电路项目为牵引,打造一个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全价值链产业基地,还能积极参与到重庆信息产业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来。
  这是一个重大利好!但天时、地利、机遇、挑战、希望、困难同在。
  2010年8月,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与黄奇帆在北京见面,共商合作事宜。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确定了合作的总体方针。随后,渝德公司也开始与中航工业集团接触,思考具体合作事宜。
  12月28日,市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支持中航工业集团对渝德实行整合,在西永微电园以渝德为基础,积极构筑中航(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形成以集成电路、汽车电子、工业电子、新型显示、航空电子、消费电子为先导的电子产业。
  这也是2010年我市重大项目引进的收官之作。
  2011年春节之后,中航工业集团开始与茂德进行并购谈判。由于谈判涉及到设备评估计价等系列复杂问题,谈判过程进行得相当艰难,经过对各个细枝末节的深入磋商,最终,在5月21日,双方达成合作重组共识并签约。
  2011年9月30日上午,渝德重组工作团队在市工商局拿到企业变更的工商执照,依法定程序完成了重组计划。当晚7点,以中航工业集团为主的新股东与茂德签订交接协议,正式执掌渝德科技。
  此后,业界称渝德为中航微电子。
  从帮助协调营运资金缺口、千方百计引入战略投资到协调并购谈判和移交,重庆市政府拯救渝德,彰显了坚定不移发展IC产业的决心和魄力。这在台湾业界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已经落户重庆的全球最大电路基板制造商华科事业群董事长焦佑衡对此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说:“我们台湾很多企业都没有料到重庆市政府会如此有情有义,不仅没有让渝德倒闭,还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渝德摆脱困境,走上重新发展的轨道,这让我们很感动!”语出同时,让人看到的是更多的台湾企业对于扎根重庆的信心和决心。
  茂德在重庆投资的“811”项目,是中国西部探索IC产业发展的最初尝试。它虽黯然退场,却留给了重庆一批设备、一大批人才,重庆依然要将芯片产业做强做大!
  中航工业集团执掌渝德是央企航空行业进入集成电路行业的首创,也为重庆提供重拾“芯片”梦的机会。
  2012年5月,中航工业集团林左鸣董事长来到中航微电子有限公司调研时指出:中航工业集团的发展思路是顺着产业链往上追,一直追到核心器件领域,才能实现“元宝曲线”。高起点进入微电子领域,对中航集团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他欣然题辞“发展微电子,实现新跨越”,充分肯定中航微电子重组后取得的成绩,并勉励企业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取得更大成绩。
  2012年7月2日,黄奇帆到中航微电子考察后,对重组给予高度评价:“中航工业集团在金融危机中收购渝德,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了集成电路领域,随后以低价成功收购了国外的8英寸生产线,加上重组后的新企业本身具有研发能力和市场需求,只要抓住产业回暖的大好时机,中航微电子的前景充满希望。”
  对于未来,中航微电子总经理孙臻说:航空电子的巨大市场,重庆市笔电、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巨大市场,让中航微电子对未来充满希望。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扩大产能的基础上,把业务向上游IC设计、下游封装测试延伸,成为拥有自主品牌,涵盖设计、生产、封装全产业链的功率集成电路器件领先供应商。
  从2004年茂德来渝选址至今,重庆集成电路产业走过了8年漫漫历程。中航微电子3万片产能的实现,使重庆IC产业,真正站上了“上规模”的台阶。
  但3万片仅仅是新的起点,要真正成为重庆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撑,助推新型工业化,重庆IC产业仍然任重道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汽车电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