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库欣库存降至年内低点,油价刷新年内新高,关注顺周期品种。根据本周EIA 数据,EIA 原油库存两周连降,库欣库存创年内最低水平,进入库存底部区间。截至9 月28 日,ICE 布油期货价盘中达到95.35 USD/b,刷新年内高点,基差创6 月以来新高,凸显实物原油紧张。此外,9 月PMI 较上月回升0.5pct 至50.2%,连续4 月回升,时隔5 个月再次回到荣枯线以上。我们预计Q4 原油供给继续偏紧,油价或延续强势,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叠加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有望温和上行,我们看好Q4 整体化工的业绩表现。
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
(1)国产替代主线:产业东移趋势既定,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的特气。美国商务部近期发布芯片法案“护栏”最终规则,严格限制获得补贴企业在中、俄等国投资扩大半导体生产。我们认为随半导体产能东移明确,供应链本土化将成为长期趋势,“护栏规则”将进一步加速供应链国产替代。电子特气作为半导体制造的重要耗材之一,拥有技术+资金+认证+资质等多重壁,根据TECHCET 预测2027年电子特气市场空间将达到92 亿美元,5 年CAGR 6.3%。2020 年,我国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仅14%。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2)行业边际改善主线:消费电子和汽车生态融合,汽车智能化催生高频高速树脂需求。近期蔚来发布旗舰手机NIO Phone,可实现与蔚来汽车的多种互联功能。
华为Mate 60 新机热度一定程度上带火了问界新M7,新车搭载的鸿蒙智能座舱3.0 实现与Mate 60、MatePad 无缝流转,互联体验升级。我们认为消费电子和汽车的生态融合已经初见雏形。此外,新M7 也升级了智能驾驶系统软、硬件,高阶智能驾驶体验超预期。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电子成本占比较传统乘用车高19-50%,并随高端配置下沉持续提升。信息娱乐系统、ADAS 等均需要高速传输,普通覆铜板损耗较大,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将推动PCB 板升级,采用损耗更低的高频高速树脂。预计到23 年高频高速覆铜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10 亿元,催生对PTFE、PPO、LCP 等特种树脂需求。
(3)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主线:多家厂商宣布获得订单,23 年或成为量产元年。
复合集流体兼具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综合优势,被认为是提升新一代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材料。5 月以来,宝明科技、英联股份等多家公司已送样,电池材料整个验证周期为3-6 个月,我们预计Q4 验证结果将陆续出炉。同时多家材料和设备厂商陆续发布公告宣布拿下订单和投资计划,下游广汽埃安弹匣电池2.0、宁德麒麟电池均已采用复合集流体。我们预计23 年或将成为产业量产元年。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1.02%,排名24/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1.16%,排名23/31。石油化工指数周涨跌幅为-1.08%,近一年涨跌幅为-7.24%。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0.27%,近一年涨跌幅为-13.11%,但近三月累计涨跌幅为-2.82%,相较万得全A 获得超额收益0.61%。板块估值:本周新材料板块PE-TTM 处于5 年历史中位数附近,我们认为目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供需缺口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伴随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或温和上升,有望推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回升。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a)国产替代主线:随半导体产业东进,核心材料加速本土化配套,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方向,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有望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瑞华泰、圣泉集团、长阳科技。c)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线:下游以锂电为代表的产业不断技术创新,也将催生新材料的迭代升级。建议关注兼具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综合优势的复合集流体,相关标的:宝明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